自《哪吒鬧?!菲?,已經太久沒有一部關于哪吒的影視作品獲得大眾如此高的關注了。很多人都將79版哪吒視為經典的“童年記憶”,不曾想時隔40年,同樣是哪吒,同樣是動畫電影,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自我蛻變。
設計背后的故事
餃子:辭職又如何?申公豹還是你做。
特效師:我命由吒不由我。
在《哪吒鬧?!飞嫌?5周年時,Google特意用哪吒元素設計搜索logo來紀念此事。
從《哪吒鬧?!返健赌倪钢凳馈?,動畫市場經歷了滄海桑田,但是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,精打細磨的作品,任何時候都有人買賬。兩版《哪吒》既有相通之處,又各有立場,從“反抗父權”到“反抗宿命”,價值觀的演變折射出時代賦予哪吒精神的新解讀。
成為下一個國民IP
哪吒在中國人心中是僅次于孫悟空的存在,倘若5年前尚無《大圣歸來》,當易巧找到餃子說“咱們花三五年時間沉下心做一部長片”時,估計餃子會毫不猶豫地選擇“大圣”。
每代人的童年都會有一個哪吒,不過隨著時代變遷,關于哪吒的形象卻在不斷演變。哪吒早期的動畫形象出現在1961年的《大鬧天宮》,圓圓的腦袋,白胖的體型,很符合當時人們對仙童的想象,而“萌”的設計風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后人對哪吒形象的塑造。
電影火了之后也會有各種聲音傳來,有人質疑電影的價值觀太假,有人覺得電影質量尚撐不起如此高的贊譽,其實有爭議是好事,排除無意義的杠精,相比于捧殺,那些提出反對聲音的人們,內心更希望中國動畫電影能夠越做越好。
當年《西游記之大圣歸來》橫空出世,將黑夜中的動畫產業撕開一角,漏進一絲希望的曙光,田曉鵬導演說:“中國動畫需要自己的英雄”,如今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無疑將這個口子撕的很大了。
電影片尾彩蛋是《姜子牙》的預告,不少人猜測導演計劃做“封神宇宙”,甚至有網友草擬出一份電影計劃表。不過我們需要理性的看待這件事,漫威宇宙的成功在于漫威影業數十年始終如一地對IP質量的全局把控,但《姜子牙》由彩條屋籌備拍攝,不是餃子導演的可可豆負責,國漫是在抱團取暖,目前談宇宙概念尚早。
觀眾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提出“封神宇宙”計劃,是因為這些年我們的動畫市場被日漫、美漫壓制得太久了,不希望孩子的童年記憶都是《海賊王》、《哆啦A夢》、《貓和老鼠》等,并非是說這些不好,而是太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超級IP了。
《山海經》、《封神榜》、《西游記》等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蘊足以支撐國產動畫的創造輝煌,我們不缺好題材,只缺將好題材轉化為電影的人才。那個特效師到新公司還能遇到《哪吒》項目,不正說明國產動畫的圈子太小了嗎?
國漫真正的崛起是靠整個工業化體系的成熟程度,不是幾部成熟作品,但國漫的崛起需要餃子這樣的導演。
想要將文化符號IP化,需要文化母體和時代價值相契合,既要繼承傳統,又要推陳出新。哪吒與生俱來的反叛精神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,有望成為繼孫悟空之后,中國動畫市場上的下一個國民IP。
(本文章轉自廣告門)